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当前观察:大数据赋能智慧管水 守护一江清水向东流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3-05-30 16:12:16

“以前发现一个水环境污染问题,可能十天半个月都解决不了,现在通过‘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一般一两天就能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了基层治水的工作效率。”初夏5月,在重庆市万盛经开区,穿城而过的蒲河缓缓流动,岸边林草绵延,风景如画。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罗在波正带队巡河,并将现场拍摄的图片实时上传到系统后台。

蒲河万盛段(央广网发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近年来,重庆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着力建设“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以数字赋能智慧治水,全面提升水环境“科学治污”“精准治污”能力,初步形成市-区县-乡镇上下统筹、区域流域协同共治的数字化管水工作模式,全面提升水环境管理效能。该系统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获优秀案例。


【资料图】

“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在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获优秀案例(央广网发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供图)

“环保天眼”+“AI”

助力问题发现能力提高80%

“发现南溪河多处出现绿色漂浮物,疑似水华,面积约600平方米,请及时核实处理……”5月6日12时许,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合川区生态环境局污防科科长王格和环保员陈春梅的手机同时收到这样一条短信通知。三级管理人员立即进入“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打开“水环境管理”中的“视频监控”功能,查看问题图片及实时视频,并同步查询该河面近期水质监测数据,及时生成问题清单。

“在前端,我们综合运用物联网、视频监控、卫星遥感、无人机航飞等技术,初步建立‘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水生态智能感知网,形成‘环保天眼’,实现智能监控河流达120条;在后端,运用AI图像识别,不但能全天候自动抓取断面周边1-3公里河面垃圾等问题,还能根据水体颜色识别水华和疑似排污,并利用热成像技术发现肉眼分辨不了的问题。”重庆市生态环境大数据应用中心技术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刘晓介绍,系统还帮助我们开展超标分析和水质预警,有力提升问题发现能力,有效支撑了流域污染监管“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大渝治水”水环境管理大数据系统(央广网发 谢鹏飞摄)

据介绍,“环保天眼”+“AI”相结合,让问题1秒钟发现,1秒钟推送,1秒钟响应,问题发现能力提高了80%。该系统运行以来,通过视频监控识别疑似问题454个,发送视频问题短信1278条,甄别水质预警16万次,发送预警短信44万条。

4.7亿条数据资源

为精准溯源提供“智力”支撑

近日,监测数据显示,临江河茨坝断面水质不够稳定,氟化物指标面临超标风险,当地生态环境局通过污染精准溯源功能,对沿岸1597家污染源按照因子进行溯源,现场排查的对象缩小到19家。

“我们以流域为管理对象,将全市划分为2万多个集水区,从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水污染、水监管等多个方面刻画流域特征,用4.7亿条数据开展流域‘画像’。”刘晓介绍,通过建立“断面-河段-集水区-污染源”之间的关联关系,计算流域污染贡献,开展精准溯源,平均提高溯源精度80%。同时构建的流域数字孪生电子沙盘,运用水质水动力模型,推演污染扩散态势,支撑督办调度。

据介绍,目前,该系统已辅助开展流域溯源96次,跟踪解决问题169余个。

闭环管理上下联动

问题处理由10天缩短为2天

“今年2月,我们收到蒲河断面高锰酸盐指数超标的信息,在掌握情况后,通过系统查询自动监测站实时数据、搜索污染源、筛选特征因子等手段精准溯源,发现污染源来自上游入境区县,我们通过系统上传污染照片或视频,由系统直接将问题交办给相关责任主体,并进行跟踪督办。”万盛经开区生态环境局污染防治科科长罗在波称,该水环境污染问题在24小时内得到妥善解决。

环保工作人员巡河并上传相关信息至系统后台(央广网发 吴薇摄)

据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副处长卢利介绍,重庆建立了水环境问题“发现—交办—跟踪—销号—评价”闭环管理流程,实现市、区、乡镇三级上下联动,问题处理由原来10天缩短为2天,效率提升80%。

“2023年1—4月,长江干流重庆段水质保持为Ⅱ类,74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8.6%、高于国家考核目标1.3个百分点,切实守护好一江清水向东流。”卢利说。

据悉,下一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将进一步深化“大渝治水”大数据应用系统建设,构建“空天地”数字水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坚持市、区县、乡镇三级纵向联动,促进跨区县、乡镇、部门、省界四维横向协同,形成“五水共治”的数字化协同治理体系,全力打造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水环境高效能治理新范式,坚决守护好一江清水,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新重庆提供坚实支撑。(吴薇 江山)

标签: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