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正文
世界今日报丨上海滩三大亨的政坛江湖-----第二章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6-16 20:04:46

其美异国遇同乡介石沪上识清帮

天道无知,苦思公十年旧雨;中原多故,乃坏汝万里长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以上是一副挽联。不知读者是否知道它的作者?这副挽联的作者不是旁人,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蒋介石。那么,蒋介石为什么要写这副挽联?挽联中被他尊称为“公”的又是何人?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需要从蒋介石的身世和他早年的一些活动说起。

蒋介石,谱名周泰,小名瑞元,上学时取名志清,后改名中正,介石是他的字。1887年(清光绪十三年),蒋介石出生于浙江奉化溪口镇一盐商之家。其父蒋肇聪,字肃庵。据《武岭蒋氏家谱》一书记载:“他精明能干…和他打交道的人,知他嘴上说得好听,凡事都占三分便宜,镇上给他起了个诨号,称他为埠头黄鳝。”蒋介石的母亲王采玉是蒋肇聪的继室,年轻时曾守过寡,并在当地的葛竹庵带发修行过一段时间。蒋母精于女红,并粗通文字,能诵《楞严经》《金刚经》等经卷。蒋介石童年时,家境富有,生活优裕。祖父和父母爱之如宝,溺爱骄纵,养成了他特有的性格脾气。顽皮的他四五岁时就常在家门口的清溪中嬉戏。有一次,山洪突然而至,差点将他卷走。及稍大,更加争强好胜。他常召集一些年龄相仿的孩童玩打仗游戏,自称为大将军,登高指挥。更有甚者,一次蒋氏族人去祠堂参拜祖宗,拜后大家排队领取芝麻糖饼。蒋介石硬要抢先领取。因受人阻挡,他便躺在地上滚得浑身是泥,然后挤人人群中。别人只得远远地躲开,结果他占先领得了糖饼,然后旁若无人地大口嚼了起来。人们看他大有乃父之风,于是也给他起了个诨号,称他为“瑞元无赖”。蒋母看他过于顽皮倔强,想对他加以管束。在他五岁那年,把他送人了家塾,师从任介眉,读《三字经》《百家姓》等。从此,蒋介石开始接受启蒙教育。塾师虽对他严格要求,但蒋介石顽劣成性,不听管教,故也奈何他不得。光绪二十年(1894年),蒋介石改入本地族人蒋谨藩所设的私塾就读。受教的课程先是《大学》《中庸》,继而《论语》《礼记》等。这期间,蒋介石的祖父、父亲先后去世,家境骤变,财势渐失。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收敛他的顽性。有一次,他竟扮成传说中吊死鬼的模样,把同塾的一个小同学吓得昏死了过去。蒋母原是一个性急、要强的女人,连遭不幸后,平时忍气吞声,一心指望儿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如今见儿子不断惹是生非,气得她捶胸顿足,伤心不已。

帝国主义列强纠集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后,中国社会危机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持其统治地位,不得已打起了“新政”的旗号,其中就有废除旧式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提倡出国留学的内容。在这之后不久,宁波和奉化等地开始出现新式学堂。而这时的蒋介石刚刚参加了县城的“童子试”,结果名落孙山,失去了考秀才的资格。“新政”给他带来了新的希望。他决定人新式学堂,另寻出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16岁的蒋介石进人奉化县城新设立的凤麓学堂读书。但他在那里只待了两年,随后转人了宁波的箭金学堂。箭金学堂的老先生顾清廉,学问渊博,治学严谨。他除了讲解经学外,还讲解先秦诸子及曾国藩的文章,对当时的时政也加以介绍。蒋介石很爱听顾清廉讲课,尤其爱听其中有关曾国藩的内容。对于《孙子兵法》,他也很感兴趣。在这一时期,蒋介石在学业和思想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蒋介石转入本县龙津学堂读书。这时,他萌生了到日本学习军事的念头。促使他产生这种想法的主要原因,一是当时的中华民族多灾多难,当政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中,清政府相继落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1905年在中国领土上爆发的日俄战争,小国日本竟然战胜了庞大的俄罗斯帝国,令人惊愕。“中国要强盛,就要学日本”,成了当时许多爱国青年的共识。于是,青年学子东渡日本留学蔚然成风,其中尤以学习军事者居多。二是当时蒋家境况已大不如前,在乡里的地位已完全丧失,不时地还要遭到当地官吏的无理勒索,使蒋家母子大受其辱。蒋介石立志要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恰在此时,有几个同乡要去日本。蒋介石在龙津学堂上过几个月的日语课,且颇有收获。于是,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蒋介石便与几个同乡结伴踏上了赴日本的旅途。

光绪三十二年春(1906年4月),蒋介石第一次来到了日本。他本是来学习军事的,但由于日本政府与清政府间有协定,只有经清政府陆军部的保送,才准进日本的军事学校学习。蒋介石没有得到清廷的保送,无法进入军校学习,无奈,只得先到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日语。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位对他日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此人就是本章开头所引挽联中被蒋介石尊称为“公”的陈其美。陈其美,字英士,1878年1月生于浙江吴兴的一个富商之家。他有兄弟人。哥哥陈其业,字勤士。弟弟陈其采,字霭士。陈氏三兄弟在中国近代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老大陈其业乃是后来国民党内极有权势的陈果夫、陈立夫的父亲,他本人也曾担任过国民参政会参议员、国大代表、全国工商联理事等职。老三陈其采曾先后担任过国民党江苏省和浙江省财政厅长、中央银行常务理事中国银行董事、交通银行代理董事长等职。陈家所以如此显赫,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行二的陈其美。可以说,无论是陈其业、陈其采,还是陈果夫、陈立夫,他们的发迹之路都是由陈其美给铺下的。

陈其美幼时入塾读书,粗通文墨。但他父亲希望他学习经商的本领,以便子承父业。这样,陈其美14岁时来到崇德县石门镇,在善长典当铺当了12年的学徒。学徒期间,他不仅办事勤快,更因其思想观念比较激进和坚决反对封建迷信而为大家所注目。据说,有一次,他饭后和一位朋友到城隍庙游玩。一人庙门,只见到处香烟缭绕,一群群善男信女在泥菩萨面前顶礼膜拜。见此情景,他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对着泥菩萨斥骂道:“老百姓已经受到愚弄,你还在这里骄横自在,假作正经。”说着,乘人不备,挑了两个模样最丑的菩萨带回店中,用鞭子一边抽打,一边审问,然后将其弃于水中。

1903年初,陈其美因感到石门地方狭小,消息闭塞,见闻不广,来到了上海,在同康泰丝栈当助理会计。随后不久,又进人理科传习所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当时的上海是学生爱国运动的中心,也是反清运动的中心。在上海的两年中,随着与志士仁人的交往,知识见闻的增长,陈其美越发感到现实的黑暗,一心渴望能到外国去增长见识,接受新思想。这年的夏天,陈其美在其弟弟陈其采(时为清朝新军中的一名军官)的资助下,东渡扶桑。

抵日后,陈其美先后在警监学校、东斌陆军学校学习警政、军事。在校期间,他学习非常刻苦,成绩始终保持优良。1905年8月,孙中山先生在日本东京创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年冬,陈其美加人了同盟会。加人同盟会是陈其美在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此后,他遍交俊杰及谋国之士,为实现心中的理想而四处奔波。在他结识的人当中,日后最有名的就算是蒋介石了。

陈其美和蒋介石的相识是通过周淡游介绍的。周是陈其美的同学,也是蒋介石的奉化同乡,当时正在东京警监学校念书。尽管蒋介石比陈其美小十岁,但由于二人是来自浙江的同乡,更由于他们在脾气个性、素养甚至外形上都很相似,所以二人初次见面就觉得情趣相投,言谈合拍,彼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蒋介石和陈其美的这次异国相识,不仅影响到蒋介石日后的政治生涯,而且也成为他日后接触黑社会的一个契机。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帮派组织清帮和洪帮,形成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到辛亥革命前后,其组织日益扩大,往上与达官贵人相互勾结,向下渗人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它们还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有了密切的联系。上海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则成了清、洪帮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进行联络的一个重要据点。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风潮日趋高涨。在这股革命风潮中,无论是社会上的一些激进分子,还是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人士,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清、洪帮,把它们视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正因为如此,1894年兴中会成立后,孙中山便积极地吸收洪门中人人会,并于1903年在檀香山亲自加入了洪门致公党,担任“洪棍”一职。1900年,另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唐才常在上海成立正气会,这是近代上海的第一个秘密政治组织。在这个组织当中,就有不少清帮和洪帮分子。除孙中山、唐才常之外,还有不少革命党人如黄兴、陶成章等,也都曾以某种方式利用过帮会。而在这方面取得成效最大的则首推陈其美。

陈其美与帮会的交往始于1903年前后。他结识的第一个帮会人物大概要算是应桂馨了。应桂馨是制造民国年间轰动一时的宋教仁被刺案的主凶之一,浙江宁波镇海人。此人年轻时就加人了清帮,是帮中“大”字辈成员。由于此人多次遭朝廷追缉,不得已逃回乡间隐匿。其父怕他再惹事,就给他五万银元,让他创办了一所学堂。不久,他以兴学为名,强夺了族祠公产,引起公愤,族人欲将学堂查封。正在此时,该校一名教务员因为有事到了上海,偶遇故交陈其美,闲谈间提起了此事。说者无心,听者留意。陈其美因久闻应桂馨在会党中之名声,就想通过调解此事,结交应桂馨。果然,没过多久,陈其美就亲自由上海赶到宁波,调解、平息了这场风波。应桂馨深受感动,特地拜见了陈其美。二人由此结下了因缘。

1906年春,已是同盟会会员的陈其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由日本回到上海。回国后,他便开始着手策动江浙一带的革命活动。在这期间,他与江浙一带尤其是上海的秘密帮会进行了广泛的联系,积极开展它们的工作,努力把浪迹江湖的草莽英雄纳人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洪流中来。为了便利工作的开展,他加人了清帮,不久就成了“大”字辈中的一名大头目。“大”字辈是当时清帮中的一个地位很高的辈分。据统计,抗战前,清帮成员中,“大”字辈的在全国只有37 人,在上海则仅有5人。这种帮会身份,一方面掩护了陈其美在上海的革命活动,在发动起义时还能动员本帮弟子参加;另一方面,也使他沾染上了不少流氓习气。而他的这种流氓习气,又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同乡蒋介石。

再说蒋介石到日本后,不得已进了东京的清华学校学习日语。可他本来是想学习军事的,这使他感到非常懊恼。恰好这年冬天,他收到了母亲的一封来信,催他回去帮忙料理一件家事。于是,蒋介石急匆匆地赶回了故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廷陆军部设在保定的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开始招生,蒋介石应考后被录取。这年末,清廷陆军部决定从全国陆军速成学堂中选拔一部分学生赴日留学。蒋介石通过考试获得了陆军部的保送,得以享受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军事。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春,蒋介石再次来到日本,进人东京振武学校炮兵班学习军事。他在该校毕业后,正在实习期间,就奉召回国参加辛亥革命。此后,蒋介石再也没有去日本留学,因此,他的学历应该是日本振武学校毕业。

然而,蒋介石当上国民党首领后,其学历也随其地位的上升而上升。1929 年出版的《中国国民党年鉴》在介绍蒋介石时,说他“保定陆军速成学校肄业,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此后,国民党的宣传就以此为准,顺流而下。

蒋介石在学习之余,并没有忘记他的同乡,一有机会便跑去拜见陈其美。蒋介石对这位同乡十分钦佩,常以“陈其美第二”自喻。而陈其美对蒋介石也十分赏识,寄予很高的希望。陈其美回国后,两人仍保持书信来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夏,陈其美介绍回国度假的蒋介石加人了同盟会,由此开始了蒋介石政治生涯的重要一步。与此同时,陈其美还将不少他在东京结识的密友,如张群、黄郛、邵元冲等人介绍给了蒋介石。这些人以后都成了蒋氏执政的忠实助手。此后不久,陈其美又把蒋介石引见给了孙中山。正是凭借陈其美的奖掖与扶持,蒋介石不仅结识了孙中山,并逐渐赢得了孙的器重。蒋还进一步循着陈其美的足迹,加强了与江浙财阀的联系。由此可见,称陈其美为蒋介石的政治师父,并不算过于夸张。而实际上,蒋介石不仅从陈其美身上学会了怎样从政,而且也学会了怎样和帮会打交道,怎样利用和控制帮会。

由于陈、蒋二人的关系,蒋介石每逢假期回国,常住在上海,在陈其美的指挥下从事一些活动。陈其美是上海清帮中的“大”字辈人物,在帮会中的势力很大。据当时上海《民立报》记载:“当时上海的戏院里,茶馆、酒楼里,澡堂、妓院里,无论哪个角落都有他的党羽。所以一辈革命同志无论有什么活动,都要拉他人伙。”陈其美为从事革命活动,不仅在租界里设立了革命机关,甚至还在妓院里联络革命党人,佯为纵情声色,实为遮掩侦者耳目。而蒋介石则经常跟随陈其美出人酒馆、戏楼、茶肆等场所,与清帮中人称兄道弟。通过这些活动,蒋介石不仅亲眼看到了帮会的势力,对帮会有了感性的认识,而且也感到清、洪帮等黑社会组织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一股可以利用的力量。这就为蒋介石日后发展与黑社会组织的关系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到此,相信读者对本章开头的那副挽联的上句已有所了解。那么,挽联的下句又该作何解释呢?这要从陈其美所从事的些民主革命活讲起。

1911年10月,震惊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正在江浙一带活动的陈其美给已从振武学校毕业,正在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实习的蒋介石发了一封十万火急的电报,召他马上回国参加革命。接到电报后,蒋介石便约了张群、陈星枢等人,乔装打扮,星夜乘船离日回国。见到蒋介石,陈其美十分高兴,当即委派他负责组织发动杭州起义。

这年11月3日,陈其美率领有清帮成员参加的敢死队、商团和学生武装等,在上海发动了起义。次日,上海光复,陈其美被选为沪军都督。而蒋介石则在上海起义前的头一天,与陈其美的另一得力干将王金发赶到了杭州。4日,蒋介石与王金发率领一百余名在上海招募的“先锋敢死队”队员及部分浙江新军,发动了杭州起义。第二天,杭州光复。

上海、杭州的光复,对辛亥革命的成功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陈其美、蒋介石在起义过程中互相协助,感情进一步加深。起义胜利后不久,两人即正式义结金兰,成为异姓兄弟。从此,蒋介石改称陈其美为大哥,时为1911年冬。

按照蒋介石本人的性格,他是很难屈居于别人之下的。即使是对孙中山,一言不合,有时他也会拂袖而去。但对陈其美,他却言听计从,唯其马首是瞻。由此可见,陈其美对蒋介石影响之深。

辛亥革命胜利后,陈其美控制了上海,并企图将势力范围扩展至浙江。但他和江浙一带另一实力人物、光复会领袖陶成章矛盾很深。在陶成章出任浙江都督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陈其美决定采取极端措施,除掉陶成章。陈其美与蒋介石经过密谋后,决定刺杀陶成章。1912年1月4日,蒋介石指使收买的光复会叛徒王竹卿等人,潜人上海法租界广慈医院,用手枪将陶成章击毙在病床上。刺陶成功后,为避风头,陈其美安排蒋介石去了日本。

1913年春天,蒋介石又回到了上海,在陈其美所部任团长兼教练官,追随陈其美从事孙中山领导的反袁斗争。斗争失败后,孙中山总结了经验教训,于1914年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蒋介石在上海由陈其美的盟兄弟张人杰作监誓人,加人了中华革命党,成为最早的党员之一。

1915年1月,日本帝国主义者利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企图,向袁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国内形势发生急剧变化。陈其美和蒋介石继续追随孙中山从事反袁斗争。经过商讨之后,陈其美和蒋介石制定了刺杀袁世凯的心腹大将之一、淞沪镇守使郑汝成的计划。是年11月10日,陈、蒋利用郑汝成亲往日本驻沪总领事馆开会之机,派人潜伏在白渡桥北墩,用炸弹和手枪将郑汝成击毙。为此,袁世凯对陈其美恨之入骨,授意张宗昌,于1916年5月18日将陈其美刺杀于淡水路一日本侨民寓所内。

蒋介石听到此讯,如雷轰顶。他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跑到出事地点,收敛了陈其美的尸体,亲自将他安葬,并撰写了祭文和本章开头所引用的那副挽联。因为他的祭文可以很好地用作那副挽联的注脚,特抄录一部分如下:

“自今以往,世将无知我之深、爱我之笃如公者乎?丁未至今十载,其间所共者何如事,非安危同仗之国事乎?所约者何如辞,非生死与共之誓辞乎?尔乃一死一生,国事如故,誓辞未践,死者成仁取义,固无愧于一生,而生者守信坚约,岂忍惜于一死。呜呼!大难方殷,元凶未戮,继死者之志,生者也!完死者之业,生者也!…追念前情,悲多而乐少,恩深而恨长。辛亥以前,谋浙谋粤,一事未成,患难日迫,激感日深,几不知复有尔我之分也。辛亥以后,祸乱相寻,变故百出,非知爱之挚,鲜不为奸人所中伤。癸丑一役,败挫之余,从公往来,不离朝夕者,曾几何人?长逝以后,继公事业,不渝初衷者,更有何人?

感此苍凉,吾复何言,世路崎岖,人心险恶,瞻前顾后,徒增寒心。……”

由此可见,陈其美在蒋介石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他对蒋介石的影响有多深。

标签: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